成功案例

南财研选丨光伏景气周期带动原材料迅速增加胶膜原材料供应大幅缓解迎来拐点

时间: 2023-12-27 23:05:51 |   作者: 乐鱼网官网入口

 

  双碳目标给予了光伏行业开启十年景气周期的可能性,带动胶膜需求迅速增加。2022年,胶膜行业的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均有望迎来拐点。

  双碳目标给予了光伏行业开启景气周期的可能性,带动胶膜需求迅速增加。2022年,光伏胶膜行业的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均有望迎来拐点。

  光伏胶膜是决定光伏组件质量、寿命的关键性材料。大多数都用在光伏组件的封装环节,其包裹电池片、并将其封装到光伏玻璃和背板之间。胶膜的成本虽然仅占光伏组件成本的7%左右,但其透光率、收缩率、剥离强度、耐老化等性能指标,对光伏组件的运营寿命至关重要。

  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宣布碳中和目标,在全球提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消费比重的大背景下,全球新增风光装机将持续迅速增加。根据光伏年度大会理事长王勃华预期,预计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为150-170GW,并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年均30-40GW的增长,预计2025年新增全球装机量将达270-330GW,新增装机复合增速约17%。

  东兴证券预计,2021-2023年全球光伏胶膜需求约为21.1、26.4和31.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25%和20%。到2025年,全球胶膜市场或达452亿元规模,复合增速为17%。

  与此同时,随着硅料价格回落,大基地项目的推进,国内光伏装机需求释放也将于全球光伏装机增长保持高度同步。在全球光伏装机迅速增加的大背景下,胶膜需求向好。

  光伏胶膜下游为光伏组件,上游是EVA(乙烯-醋酸乙烯制共聚物)粒子和POE(聚烯烃弹性体)粒子,是相对应的常见的胶膜产品为EVA胶膜和POE胶膜主要原材料。光伏胶膜的主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为原材料粒子,粒子成本占胶膜产品总成本80%以上,其余为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当前光伏胶膜产品主要是EVA胶膜。根据集邦咨询的数据,2021年EVA粒子需求约78万吨,供给为71万吨,其中进口40万吨,仍存在7万吨供应缺口。而随着粒子厂商加速扩产步伐,预计2022年EVA粒子需求约95万吨,国内外供给总量102万吨,原材料供应瓶颈将得到大幅度缓解。

  东兴证券觉得,上游粒子厂商陆续投产,光伏级粒子供给瓶颈将得到缓解,2021年原料成本端大面积上涨的压力大概率不会延续到2022年,光伏胶膜成本有望得到进一步控制和降低。与此同时,受益光伏装机需求量开始上涨,预计胶膜售价有望持续坚挺。对于相关标的来说,相较2021年,今年胶膜生产企业将会展现成本优势,毛利率有望大面积上涨。综合看来,胶膜行业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都将有提升和改善。

  胶膜市场高度集中,主要企业有福斯特、海优新材、斯威克和赛伍技术、上海天洋等。由于2021年年报未出,统计2020年研报得出,2020年TOP3企业份额超过90%,其中福斯特市占率超过60%,远超行业别的企业,属于该行业的唯一龙头。

  龙头企业在资金实力、产能规模、技术工艺、原料采购等方面的优势,较其他可比公司具备拥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和综合营运能力,短期内龙头地位无可撼动。但随着下游组件企业处于供应链安全角度考虑,或有意扶持二线企业。以及胶膜二线厂商陆续上市,资金实力和融资渠道改善,产能加速扩张下,或有望缩小与龙头的成本差距。

  东兴证券觉得,目前行业呢仍然还有4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具有资金、技术实力,产能快速扩张的二线企业,有望突围成为行业老二,获取行业内20%左右的市场份额。

  东兴证券觉得,展望2022年,胶膜的年化产能远低于硅片、电池片等别的环节,胶膜销售价格有望持续坚挺。随着上游原材料供应瓶颈得到缓解,成本端压力有望得到释放。胶膜行业的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均有望在22年迎来拐点。长远来看,胶膜作为光伏组件的关键辅材之一,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产品结构将持续优化,二线企业将迎来竞争洗牌的突围机遇期。

  福斯特(603806.SH):企业主导产品为光伏封装材料太阳能电池胶膜(EVA/POE胶膜)和太阳能电池背板,其中EVA/POE胶膜全球市占率约60%,大幅领先第二梯队厂商。

  赛伍技术(603212.SH):公司光伏产品以背板和封装胶膜为主,背板业务全球市占率30.1%,连续七年全球市占率第一;公司的封装胶膜产品已进入原有的大多数背板客户,包括天合、晶澳、隆基、晶科、东方日升、阿特斯等头部厂商,POE封装胶膜(含EPE)市占率17.5%,排名第二。

  海优新材(688680.SH):公司产品结构以EVA、POE胶膜等封装胶膜为主,为光伏产业进行配套,已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梯队的重要供应商之一;2020年光伏封装材料行业收入14.78亿元,营收占比近100%。

  (报告来源:东兴证券、中原证券;本文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刊载内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